<aside> <img src="/icons/document_gray.svg" alt="/icons/document_gray.svg" width="40px" /> 作者:(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出版社: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Von Caligari zu Hitler: Eine psychologische Geschichte des deutschen Films

译者:黎静

出版年: 2008

页数: 631

ISBN: 9787208079465

</aside>

p1,Lubitsch的历史古装片《激情》(英译片名,德文名《杜巴里夫人》——美国出现的第一部德国影片,1920年末在纽约上映。1921年4月,《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在纽约上映)

p2,专家们同样意识到了摄影机在德国影片中扮演的显著角色,德国人最早熟练灵活地使用摄影机创作了这些作品。此外,没有人会否认组织才能在这些影片中的作用——集体纪律成就叙事的统一以及灯光、布景和演员的完美合一。由于这些独特的价值,德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尤其在《最卑贱的人》(The Last Laugh,1924)和《杂耍场》(Variety,1925)之后,在这两部影片中,德国电影在摄影棚及摄影技法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

p2,羡慕和模仿终究不需要内在理解作为基础。例如,从未有人发问何以摄影机首先在德国彻底实现了灵活性。

p3,一般来说,要充分理解某国电影的电影技巧、内容及其演进,最好能结合这一国家真实的心理模式。有两个原因使电影比其他艺术媒介更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心理状态。首先,电影绝非个人作品。普多夫金认为电影制作与工业生产相同,以此强调它的集体特性。片场里的团队合作排斥对银幕素材的独断处理,它压抑个人特性,支持多数人的共性。其次,电影面向无名大众并要投合后者的心意。因此受欢迎的银幕母题(screen motifs)应该满足现有大众欲望,即便是纳粹官方纯粹用作宣传的战争片,也仍然反映了某些无法虚构的民族特性。美国观众看到的固然是好莱坞希望他们喜欢的作品,但从长远来看,公众的意愿决定着好莱坞影片的特性。

P4,

与其说电影反映显见的信条,不如说它反映的是心理习性(psychological dispositions)——那些多少会向意识维度延伸的处于集体心理深层次的东西。当然,畅销杂志和广播、畅销产品、广告、时髦语汇以及一个民族文化生活中的其他沉淀物,也会为我们了解社会中的主流心态和普遍的内在倾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不过,银幕媒介在包容性方面远胜于以上来源。

因为摄影变化多端的运动、剪接以及许多特殊技法,电影有能力同时也不得不审视整个可见的世界。通过记录可见的世界——无论是当前现实或是虚构的世界——电影借此为探隐秘的心理活动提供线索。电影中的细微的动作成为可见的象形文字,展现了人类关系中不可见的动力学。正因为电影中“可见的象形文字”对故事情节的补足,电影独具包容性。通过向剧情和视觉的渗透,“人类关系中不可见的动力学”或多或少刻画了影片出产国的内在生活。

银幕媒介作为艺术的融合之地,不仅包容性强,而且在内容思想方面是一个民族的心理深层的反映,是一个历史的结合。而电影中的“可见的象形文字”的独特表达喻意的功能,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一个民族的普遍大众所接受的认同的心理。

P5,

特写在电影诞生之处便出现,早于其他任何电影技法,并且在整个电影发展史中持续证明着自己的重要性。

特写的揭示功能在于通过偶尔拨弄手指、扔手帕、摔落等这类的细微动作成为可见的象形文字,可见的象形文字展现了人类关系中的不可见的动力学,并且有着对故事情节的补足的作用。现如今,对故事情节的补足,不只是特写有着这般功能,一些物品的能指、所指也有这般功能。

ps.什么是人性系统动力学?

人性(系统)动力学是一门研究人性系统规律的科学, 能够确认及阐明人们与生俱来的特性, 它发现人是一个整体系统, 人们运用理性、感性及体性三个天性原则来整体运作,这个领域的研究至今己经超过24年, 研究对象已超过八万人和二十五种文化。从研究中, 我们发现有三种人都具备的天性原则——理性、感性及体性——合并于一个人身上, 而成为一些特定的模式, 其特征表现在人们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学习、沟通、与人相处、解决问题、承担工作及领导、为群体、团队作出贡献。这些不同的 “为人之道” 是人类最根本的本质, 在全世界每一个年龄层(甚至是婴儿期) ,都可以观察到这些特定天性, 而且对男性和女性也是一样,换句话说, 这些特征取决于我们是哪种人及如何行事, 而不是取决于年龄、种族、文化与性别。

http://host379.hostmonster.com/suspended.page/disabled.cgi/www.flamencodances.com

p5,可通过统计区分的影片流行程度其实不如其画面及叙事母题的流行程度来得重要。对这些母题的不断重复使他们成为内心冲动的外向投射。当它们在热门影片和冷门影片、B级影片以及大片中同时出现,它们显然最大程度地承载着表明症候的任务。

P6,

谈到一个国家特殊的心理状况,绝不是指某种一成不变的民族性格。本书关注的仅仅是在处于某个特定发展阶段的国家中盛行的集体习性和倾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席卷德国的是怎样的恐惧和期待?这类问题在限定范围内是合理的,附带要说一句,它们是仅有的能够通过对当时的影片进行合理分析得到解答的问题。对各个伟大民族进行涵盖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历史研究并不少见。我期望在这些为人熟知的类型中补充一份有关心理史的研究。

心理决定着行为,一个国家的集体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和变化与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的研究,就不得不研究一下其心理史。上段文字便是本书的初衷和目的。